[第九期]利己与利他之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12-21浏览次数:12

 

利己与利他之辩

 

任剑新

 

一、          引言

利己主义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出发点,构成了一个公理性假设,即理性经济人是利己的。所谓利己,通俗地讲,就是经济人追求自己的个人效用最大化。而许多道德哲学家在分析各种社会矛盾的根源时,认为利己性是人的先天劣根性,是阻碍社会和谐、人类文明进步的万恶之源。于是,道德哲学家倡导用德育教化的方式将利己的人转化为利他的人,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各种社会矛盾。由于长期接受这种教化,生活中我们已经形成一种价值观,即利他行为是一种道德高尚的行为,是应该广受赞扬和推广的;而利己行为是一种动物本能,是应该受到抑制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种道德教化是成功的,随着文明的演进,久而久之,社会上利己之人将越来越少,利他之人将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对未来感到好奇,假如有一天整个社会中充满利他之人,各种社会矛盾还会存在吗?

二、          分析

为了分析上述问题,我们首先构造如图1的博弈。在这个博弈中有两个参与人AB,参与人A有两个行动选择{UD},参与人B也有两个行动选择{LR}。这样,博弈可能产生四种策略局面,分别为ULURDLDR,其对应的博弈结果如图1所示,UA表示参与人A的得益水平,UB表示参与人B的得益水平。以参与人A为例,我们定义,第一、给定参与人B选择行动L,参与人A严格地选择行动U当且仅当U1A > U3A, 则参与人A是利己理性的。第二、给定参与人B选择行动L,参与人A严格地选择行动U当且仅当U1B > U3B, 则参与人A是利他理性的。

 

注脚:作者简介:任剑新,现任yl23455永利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反垄断与规制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

 

 

 

         B

  L             R

 

 U1AU1B        U2AU2B

 

U3AU3B        U4AU4B

 

     U

A

     D

 

                1  博弈的策略表达式

 

假设参与人A和参与人B将参加以下三个博弈。

对于博弈A,假设参与人A和参与人B都是利己型理性的,参与人A的占优策略为D,参与人B的占优策略为R,纳什均衡为DR,两个参与人的得益均为6。假设参与人A和参与人B都是利他型理性的,参与人A的占优策略为U,参与人B的占优策略为L,纳什均衡为UL,两个参与人的得益均为8。因此,在这个博弈中利他型的人比利己型的能产生更多的社会福利。这个博弈也被称为利己人的囚徒困境,即主观上希望自己的得益水平高,而最终的结果并非社会最优。

        B

  L         R

       B

  L         R

 

 


 88        210

 

102      66

 

     U

A

     D

 

 66        210

 

102      88

 

     U

A

     D

 

                2-1  博弈A                      2-2  博弈B

        B

  L         R

 

 


 84        22

 

22        48

 

     U

A

     D

 

2-3  博弈C

对于博弈B,假设参与人A和参与人B都是利己型理性的,参与人A的占优策略为D,参与人B的占优策略为R,纳什均衡为DR,两个参与人的得益均为8。假设参与人A和参与人B都是利他型理性的,参与人A的占优策略为U,参与人B的占优策略为L,纳什均衡为UL,两个参与人的得益均为6。因此,在这个博弈中利己型的人比利他型的能产生更多的社会福利。当然,这个博弈也可称为利他人的囚徒困境,即主观上希望他人的得益水平高,而最终的结果是帮倒忙。

对于博弈C,无论参与人A和参与人B是利己型理性的还是利他型理性的,他们都不存在一个占优策略,二者的行动是相互依赖的,因此,该博弈也称为协调博弈。在这个博弈中存在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分别是ULDR。博弈的结果与参与人是利己或利他无关。

三、          结论

从以上简单的博弈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在有些情形下,利他理性优于利己理性,例如在博弈A中利他理性可以帮助参与人从囚徒困境中摆脱出来,最终实现主观利他客观利己的目标,从而消除社会矛盾,增加社会福利。第二、在另外一些情形下,利他理性劣于利己理性。例如在博弈B中利他理性可能帮倒忙,最终结果是主观利他客观害他,从而增加社会矛盾,降低社会福利。第三、在博弈C这种情形下,参与人的利己理性和利他理性并不影响结果。因此,我们不能期望通过改变参与人的类型来提高社会福利,只能期望通过其他的制度或者文化来消除社会矛盾。总之,将利己之人改造成利他之人也许能消除一些社会矛盾,但也可能带来新的社会矛盾,也就是说现实中的矛盾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我们必须寻找其他途径来改进社会福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D1] 

注:“学术星空”的页眉没有加


 [D1]这里有一个工商学苑的印章标志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