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沼地急湍的纤夫号;忘不了,黄土沟壑的信天游。当今日的虹霓照亮了昔时的泥泞,当潇潇甘霖濯洗下昨日的风尘——辉煌历史,长河两岸翘首以待;六十校庆,莘莘学子鼓舞欢欣。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请跟随我们的脚步,共同走近yl23455永利院长兼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陈池波教授,聚焦发展,关注“三农”。以专业的视角、精辟的理论,解读农村发展,感悟人生哲学。
改革30载——边走边研究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学的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的是农村发展问题,农业、农村、农民,这是我一直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采访时候,陈池波教授如是说。身为农民的儿子,他带着一份质朴的感情、一份责任感、一份坚持,无怨无悔地投入到“三农”问题的研究中,于是,在今天,我们看到了他在研究农村和农业经济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陈教授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的,1979年他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学习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1983年进入中南财经大学学习农业经济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1979年到现在他对“三农”问题的学习、思考和研究已近3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年正好是30周年。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农村改革是中国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前沿阵地。30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从包产到户到取消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改革的历程他都经历了,见证了,也一直在探索。
情系三农——有望有前途
当谈到在怎样的背景下选择从事农业与农村问题的研究时,陈教授说:“在很多场合,包括媒体的采访,我谈的最多的就是‘情系三农’四个字。”
至于谈到他所从事的研究,他的回答主要是“三农”问题。事实上,他之所以选择“三农”问题作为研究的方向,有两个很特殊的原因。一方面,是基于他自身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炽爱之情。另一方面,在学习和研究历程中他深刻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如果没有农业、农村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小康、中国的富裕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农民的富裕亦是不可能的。所以研究“三农”问题是非常有希望,有前途,也是大有作为的。
从各种方面可以看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最重要的决策,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到2008年,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了五个一号文件,五个一号文件的重点就是强调农民增收,给农民平等权利,给农村优先地位,给农民更多反哺,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恒心和信心。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农村的目标定位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就包括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有新房舍,更包括有新农民、新环境、新风尚、新设施。这个文件对于农村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增强农民的绿色环境意识,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改变农民的陈规陋习,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大有益处的。这个文件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赋予新的涵义,推进农村精神文明进程。作为一名研究者,陈教授为自己选择了“三农”问题为研究方向深感自豪及责任重大。
转变政策——增钱增关注
就像我们可以看到的一样,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孕育着巨大的生机——农村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到2004年以后进入了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多少年来,中国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及宏观政策,一直都是对农民拿得多,给得少,以农补工,通过农业的积累、农业的剩余来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资金积累。04年以后,中央将“三农”问题的政策确定为六个字——“多予,少取,放活”,国家对农民实现了由“取”向“予”的重大转折,城市与农村间的“汲取型”关系被打破,一度沉寂的农村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农业与农村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隐藏的问题仍然非常多。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陈教授颇有研究——把它们简单概括为“四个并存”。一是农产品供给和劳动力供给的“两个充裕”并存——中国13亿人口,9亿农民,其中富余劳动力约1.5亿,这些富余劳动力如何就业、增收、稳定,是中国农业发展、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最现实难题。二是农业投入和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两个不足”并存——近年来虽然中央对“三农”投入逐年增加,但对于现代农业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农村和农民享受的公共品非常少。公共品的阳光还没有真正普照农村,农民并没有享受国民待遇。三是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两个不强”并存,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四是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两个扩大”并存。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工业反哺农业,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学生工作——出彩出活力
最后,陈教授作为yl23455永利新院长提到了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始终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以生为本,以本为本就是对学生工作重要性的最好注解。过去我对学生工作的了解不是特别多。但是通过和相关领导、老师以及学生的交流,我感觉到,我们yl23455永利的学生工作始终是走在全校最前列的。不论是文体活动、学术活动,还是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非常优秀。像去年的秋季运动会,我们学院拿了 4个第一,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团队是非常有活力、有朝气和有战斗力的。希望你们能够保持这种好的传统,坚持这种好的作风,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学院争得更多的荣誉。”
另外,陈院长表示团学联工作出色,创办有自己的刊物,组织了很多活动,如4月24日的“工商论坛”,就请来了财政部财科所王朝才教授专题讲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税政策问题,非常有意义。一方面,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国的经济和改革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让大家领略大师的风采,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当然,活动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是要通过这种形式让同学们有收获,增长才干,提高能力。他说:“希望学生在今后开展的活动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保持高效率。”
寄予厚望——我教我无悔
陈教授从上大学,读研究生,到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一直都在学校,算算已近30个年头。可以说对教师这个职业,他是忠诚的,始终无怨无悔的。“对于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我也一直在坚持。尽管有人瞧不起农民,看不起农业,甚至将农村视为落后的代名词,然而我始终怀着对农民的炽爱之情潜心致力于‘三农’问题研究,我很希望自己能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尽微薄之力。我更希望大家也一样,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努力去钻研,尽力去做好!只要坚持了,付出了,努力了,也就无撼了!”
大学生是未来的主人,虽然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品质,就业方向,但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即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首先,同学们应该更多地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农村,接触基层,结合专业学习,与社会亲密接触,将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感受中国的经济发展,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其次,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确定目标,有明确的计划,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大学四年是短暂的,时间是宝贵的,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只争朝夕。第三,建议大家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对今后就业、择业、创业的选择进行有目的的筹划,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架构起实现自己理想与目标的知识体系。”陈教授殷殷地期盼。
通过与陈池波教授的短暂交谈,我们看到了一位学者的执着与坚定,我们看到了一位孜孜不倦致力于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光芒——期望能有更多和陈教授一样能继续寄情“三农”的人!
陈池波个人简介
教授,男,1961年生,湖北监利人。现为yl23455永利院长兼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农村发展研究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组组长,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983年获农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进入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兼任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财政部中央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评审专家,湖北省农村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农业财务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陈池波教授主要研究农村发展、农业投资等问题,主持完成和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正式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开展国内项目研究的同时,他还注重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曾赴日本福岛大学、越南国民经济大学以及我国台湾的清华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访问。目前,陈池波教授正致力于博士后项目“政府农业投资结构及其优先序研究”的研究工作。